第七章 路在何方

    第七章 路在何方 (第2/3页)

    那眼光如同冰水般浇来了心头的喜悦,想起绳套猎物遭乡人垂诞,县城卖竹品遇衙役勒索,家境虽然有所改变,但新的麻烦也出现了,眼前的幸福生活就像这风中烛光,随时可能被一阵风吹灭,为了这个家,自己绝不能松懈。

    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是不一样的,江安义不过是个乡间少年,在他心中能衣食不愁,不受欺凌便是最大的满足。当然,少年人的心中都有梦想,江安义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自己也 能像余知节那样金榜得中,光大门楣,然后官居一方造福百姓。

    但是金榜题名,何其难也。大郑分天下为二十七州(上州有:霸、并、辰、楚、登、端、方、福、平;中州有:恒、侯、化、仁、魏、晃、姜、娄、灵;下州 有:德、雷、黔、丽、孟、齐、青、宿、韶),自己所在的德州是下州,新齐县在德州四十七县中位列下县,下州录取秀才名额三十名,举人名额仅二十名,不及上州的一半。更不用说三年一次的会试有近万举人聚集京城,争夺不足三百名的“进士”功名,何其难也,江安义再次摇头叹息。

    烛光幽幽,江安义想起自己六岁启蒙,寒窗不辍,四书五经烂熟于心,十二岁幼龄就考取童生,也曾被许为“神童”。家中藏书虽然不多,但自己向好友郭怀理借书抄录,数年下来蔚然可观,应该说墨义、贴经这一块难不住他。

    写诗作赋江安义并无才华,所作之诗文寡淡无味,见闻太少胸中无物自然笔头干涩。看过前辈秀才所做诗词,言辞略显华丽,细品之下也是平淡,想来现在的水平应付秀才考勉强还行。

    科举重策论,越往后考的策论所占的比重越大。策论既有对经义的深刻理解,又有对时政、农事、民风等问题对答献策。江安义居于乡间,天下大事多是道听途说而来,所做策论无非是老生常谈,人云亦云,并无新意,这样的文章难以出彩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江安义的眉头不禁紧锁起来,以自己现在的水平要考个秀才怕是不易,更何况其中还有徇私舞弊。江安义怅然而起,推门来到院中,月光如水,洒落在庭院中,一片清冷。

    夜凉如水,江安义打了个寒颤,长出一口气,下意识地把念头联上妖魔的记忆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在妖魔的记忆里,子曰诗云不多,诗词多如繁星,或豪迈雄奇或悲壮慷慨 或灵动秀美或清幽奇巧,每一首都让人为之绝倒,要不是夜深人静,江安义简直要歌而诵之,长啸不已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按捺下狂喜的心情,江安义对妖魔的身份产生了疑问,能写下这样美妙的诗篇的人怎么会是妖魔,称之为诗仙也不为过。难道附在我身上的根本就是“仙人”,想起平日里自己的戒备,连连暗呼“大仙勿怪”。

    紧接着,江安义搜看了“大仙”关于策论的记忆。片刻之后,江安义赶紧回到了自己的思维中,太多离经叛道、大逆不道的想法,虽是粗看,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