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一(一)

    正月十一(一) (第3/3页)

一日不登基,那就存有变数,这个关口,谁都不敢轻易表态,万一站错边,搞不好就弄得自己万劫不复。于是乎,满堂上下居然无一人敢于应答。

    见无人复言,许久过后,女皇缓缓说到:“文武百官,食朝廷俸禄,在朝廷危难之时居然无一人挺身而出,我要汝等何用?汝等真还不如一江湖剑客!”说到最后,女皇不免情绪激动,一下又拍在了案桌之上。

    这下可把殿下的群臣都给吓坏了,这次大伙可算开口了,可却是异口同声地答到:“臣等有罪!”

    女皇无奈地摇了摇手,说到:“说这些有何用?”

    此时,群臣中有一人站起,声音颤微着说到:“臣愿为吾皇分忧!接办此案!”

    女皇抬头望去,站起之人身体颤微,头须皆白,身形瘦弱,但英武之气不减当年,此人正是那年已八旬的宰相张柬之。

    说起这位张柬之可不简单,长安年间,武则天问狄仁杰:“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?”狄仁杰说“:陛下若求文章、资历,现宰相李峤、苏味道足够了。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,不足以共成天下大业吗?”武则天说:“是的。”狄仁杰说:“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,却是宰相之才。用他,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。”武则天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。

    过了一阵,武则天又求才,狄仁杰说:“臣曾举荐张柬之,您没用他。”武则天说:“提拔他了。”狄仁杰说“: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,这不是用才。”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,迁升秋官侍郎。

    其后,姚崇出任灵武军使,即将启程,武则天诏另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,姚崇说:“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,能决断大事,他已年老,要赶快任用。”武后当天就召见他,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,晋升凤阁侍郎。

    张柬之先后受狄仁杰、姚崇两位重臣举荐,自然能力杰出,女皇看愿担此责之人是年届高龄的张柬之心里终于有些许欣慰,于是说到:“国难思良臣,既然卿家愿意担此重任,朕就全权相授了,愿早得捷报!卿家可还有其它要求?”

    张柬之沉思片刻,说到:“承蒙吾皇不弃,微臣愿担此重任,但此案不易,请吾皇答应微臣两个条件。”

    “讲!”女皇说到。

    “其一,暂不治李客之罪,此案行凶之人武艺高强,微臣恐还须其相助。”

    “朕今日本就未定其罪,准!”

    “其二,为方便抓捕贼人,龙安司之前除禁军外的调用之权请悉数交于微臣。”

    女皇稍加思考,答到:“准!”

    张柬之答到:“谢吾皇恩准,臣定当竭尽全力,尽快破获此案!”

    武三思听到此处,有些按捺不住了,这从太子处刚刚收回的权力,不仅没落到自己头上,反而又到了张柬之手里,世人都知道,张柬之一直拥护李唐天下,再说白了就是拥护太子,这么一来,不就还等于是权力还在太子手中吗?于是连忙说到:“皇上,此事恐。。。”

    “不妥”二字还未出口,女皇厉声喝道:“不妥,是吧?刚才怎么不做声?国家有难,不敢应承,看别人愿办此差,你又不甘!到底是何居心?朕且问你,此事如交于你,你有信心上元节前破获此案吗?”

    武三思被骂得不敢再作声,女皇见状,继续说到:“此事就如此定论,勿再争议!”

    “喏!吾皇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!”群臣同声说到。

    女皇望了望群臣,继续说到:“今日朝会,朕还有一事。此前,我久未临朝,于是流传朕已年迈,不堪治国!今年朕要在上元灯会上召见万民,让万民看看朕依然康健!众卿家可有良策!”

    一听此事,众文武大臣没有了顾忌,于是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,各种方案层出不穷,一时也没有个准。最后女皇开口发话了:“此事众卿家一时也无统一意见,依朕之见,就将此事交由张易之督办,他最懂朕的心思,各衙署极力配合,众卿家可附议?”

    “喏!吾皇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!”群臣答到。

    “退朝!”女皇言毕,在张易之兄弟搀扶下,缓缓离开。

    众臣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