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吟诗一首

    第三十七章 吟诗一首 (第2/3页)

    心里想到这般,你说嬴政能不开怀大笑吗。

    当即,嬴政就对一旁的赵高一个眼色,赵高了然,拿出一份圣旨,宣道:“奉天行运,皇帝昭曰:李阳身怀旷世绝学,智慧卓绝,精通百家学问,有治世之才能,今拜为太傅,授长公子扶苏治世之学,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。钦此!”

    显然,让扶苏拜李阳为老师之事,并非是嬴政临时起意,而是上朝前就决定了。

    昭书一读完,李阳领昭谢恩,接着满朝文武便齐声贺道:“贺太傅,贺殿下!”

    此刻,所有人都对李阳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。

    虽然这个太傅是个虚职,并无实权,但是每个人都知道,扶苏在嬴政的心里,就是把他当成未来大秦的接班人在培养。

    而如今,李阳成为了扶苏的老师,这也就意味着,他李阳不仅在嬴政这里受重用,将来哪怕就是嬴政归天了,只要扶苏顺利继位,他李阳更将是未来大秦的中流砥柱。

    试问,众人能不羡慕嫉妒吗?

    当然,也有不少人觉得,皇帝此举太过草率,或者说近于荒唐。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李阳最近在朝堂上十分的出彩,先是对律法的剖析,后又出《公法》,今又出可持续性发展妙策,但这也仅仅只能代表此人精通律法,有过人之聪慧,所以才能有奇思妙想之计策。但是,此人终归是太过年轻了,学识尚不明确深浅,更重要的是他阅历尚浅,比如这次编著的《公法》,要不是他奇思妙想,想出这么一条对策作为退路,《公法》如此悖逆皇帝,这次他就死定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学识还无定论,行事浮夸冒险,言谈轻狂,阅历又浅的年轻人,就让未来的大秦接班人去拜他为老师,这显然不是太妥当之事。

    而有这样想法的人,还不在少数,比如冯去疾、蒙毅就都有此担忧。

    毕竟,李阳的轻狂大胆,可是深入人心的。

    而在这满朝的道贺声中,李阳不知道的是,此刻却有一双像毒蛇一样的眼睛在盯着他,这个人就是赵高。

    皇帝很开心,李阳之前提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,今日也得到了满朝大臣们的认同,这说明这条计策的确靠谱,嬴政心里也就塌实多了。

    而且,更重要的是,扶苏有了一位好老师,以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