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回 降懿旨清帝卸政 定优待权归民国

    140回 降懿旨清帝卸政 定优待权归民国 (第2/3页)

   彼时革命党首领孙文,突自美国归来,民军气焰,腾高十丈。各省代表举出孙文为大总统,已在南京就任。民军方面,主张清帝不退位,即不复议和。议和谈判,几致决裂。那革命党中的暗杀团,又陆续来京,总理以下诸要人,多为刺客所狙击。情形这么危险,于是袁世凯一再奏请辞职,退居闲地。宫廷大为惊惶,皇太后特派专使,到袁世凯邸第,传达温谕,并封他一等侯爵位。袁世凯膺兹荣命,上表固辞。偏偏京津两地,又有人组织共和促进会。政府倚赖的北军各将领,又联名奏请宣布共和政体。人心瓦解,国势土崩。仰瞻庙堂,不过见黯澹愁云,惨蔽天日而已。



    于是隆裕太后特旨召集皇族,会议退让皇位之事。众王公都不置否,独恭亲王溥伟反对最力。散会之后,仍请独见。太后怒道:“国家没有事的时候,被他们闹得如此之糟!今日糟得这宗地步,他们又来闹了,我是不愿意见他们的。”随命召见内阁,内阁诸臣进见,照例问了几句话。海军大臣谭学衡独奏道:“德宗景皇帝首创宪政,功德在民,其志未终,隐恨而没。现在太后赞成共和,上足继德宗遗志,直是流芳万世的事。”太后慨然道:“我也知道天下是公产,并非满洲私物。但满洲既已遗传二百余载,我只求德宗陵寝可以修造,皇室地位不至坠落,倒也无恨!至于皇帝虽小,将来大事自有我担责任。”遂命颁发谕旨道:



    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,前因民军起事,各省响应,九夏沸腾,生灵涂炭,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,议开国会,公决政体。两月以来,尚无确当办法,南北睽隔,彼此相持。商辍于途,士露于野,徒以国体一日不决,故民生一日不安。今全国人民心理,多倾向共和,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,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,人心所向,天命可知!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,拂兆人之好恶?是用外观大势,内审舆情,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。定为共和立宪政体,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,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。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,当兹新旧代谢之际,宜有南北统一之方,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,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。总期人民安堵,海宇又安,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,完全领土,为一大中华民国。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,优游岁月,长受国民之优礼,亲见郅治之告成,岂不懿欤?!钦此。



    退位谕旨颁布之后,袁世凯立即销假入朝,会议一切大事。



    当日又降一旨道:



    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,前据岑春煊、袁树勋、陆征祥等,既统兵大员之段棋瑞等,电请速定共和国体,以免生灵涂炭等语。现在时局艰危,四民失业,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,贻万民以祸害?惟是宗庙陵寝,关系重要,以及皇室之优礼,皇族之保全,八旗之生计,蒙古回藏之待遇,均应预为妥计。着授袁世凯以全权,研究一切办法,先行迅速与民军商酌条件,奏明请旨。钦此。



    袁世凯署名。



    袁世凯钦奉了谕旨,不敢怠慢,与民军伍代表往复电商,再三研究,议出优待皇室八条,待遇皇族四条,待遇满蒙回藏七条,上奏朝廷,请旨定夺。奉到上谕道:



    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,前以大局阽危,兆民困苦,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,以期和平解决。兹据复奏,民军所开优礼条件,于宗室陵寝,永远奉祀,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,均已一律担承。皇帝但卸政权,不废尊号,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,待遇皇族四条,待遇满蒙回藏七条,览奏尚为周致。特行宣示皇族既满蒙回藏人等,此后务当化除畛域,共保治安,重睹世界之升平,胥事共和之幸福。予实有厚望焉!钦此(甲)。



    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,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,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优待条件如下:第一款,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尊号仍存不废,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;



    第二款,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岁用四百万元,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;



    第三款,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暂居宫禁,日后移居颐和园,侍卫人等照常留用;



    第四款,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其宗庙陵寝,永远奉祀,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,妥慎保护;



    第五款,德宗崇陵,未完工程,如制妥修,其奉安典礼,仍如旧制,所有实用经费,均由中华民国支出;第六款,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,可照常留用,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;



    第七款,大清皇帝辞位之后,其原有之私产,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;



    第八款,原有之禁卫军,归中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